其他
增收不增利,泡泡玛特寻找新Molly
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
海外更赚钱?
这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绩,仍然要好于此前预期。7月15日,泡泡玛特发布盈利警告公告。公告显示泡泡玛特称2022年上半年预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不低于30%;预计盈利较去年同期减少不高于35%。根据财报,实际盈利较去年同期减少比例为7.2%,属高于预估。
在8月25日午间半年报发布后,泡泡玛特的股价有所上涨。截至当日港股收盘,泡泡玛特的股价为19.3港元/股,上涨6.39%,总市值为269.73亿港元。
“今年上半年我们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,特别是疫情的影响。欣慰的是,不管是自有IP的增长还是下游业务的增长,我们还是取得一定程度上比较好的增长。”泡泡玛特董事长兼CEO王宁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。
从门店数量上来看,泡泡玛特持续稳增,并加速了出海的节奏。数字显示,泡泡玛特今年上半年新开了23家线下门店,另外关闭了3家门店,目前门店数量是308家。2021年底是288家。
今年上半年,泡泡玛特分别在在英国、新西兰、美国开了第一家线下门店。截至2022年6月30日,其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海外门店数达到24家,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海外机器人商店达到98台,跨境电商平台站点数达到11个。上半年,海外市场收入1.57亿元,同比增长161.7%,收入占比由2021年上半年的3.4%提升至6.6%。
寻求更高的毛利率,或许是泡泡玛特出海的重要原因之一——上半年,中国大陆地区线下、线上渠道、批发及其他的毛利率分别为60.6%、59.2%和29.8;而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海外的毛利率达到68.9%、74.3%和44.2%。
“根据目前已经确定的门店数量,年底海外运营的门店估计会达到40家左右。”泡泡玛特副总裁、海外事业中心负责人文德一在业绩说明会上披露道。
新IP挣钱养家
上述三个系列的总收入占比在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49.4%,而去年为33.4%,呈现出越来越集中的趋势。另一方面,如Bunny、The Monster、PUCKY等系列IP产品,却呈现出占比下滑的趋势。其中曾被视为第二大IP的PUCKY明显失宠,在2019年是收入占比为18.7%,到今年上半年,已将下降至2.7%。而如SATYR RORY、BOBO&COCO这类曾经在财报中也占了一定位置的IP,已经消失在了财报中。
头部IP不断迭代,市场不断会有新玩家、新玩具加入,但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,泡泡玛特越来越不好卖了。
业绩数据显示,目前泡泡玛特的累积注册会员数已达到2306.9万人,比去年底增长了300余万人。今年上半年会员贡献销售额占比93.1%,会员的复购率为47.9%。与往年相比,会员的复购意愿正明显降低:2019年,泡泡玛特注册会员的整体复购率为58%,到了2021年,其会员复购率降为56.5%。
伴随着IP吸引力的减退,泡泡玛特也将面临库存的压力。泡泡玛特2021年财报提到,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产品需求,2021年其存货共计7.89亿元,是去年同期的3倍有余。而随着存货的增加,货周转天数也从2020年的78天增加到2021年的128天。在今年上半年,泡泡玛特产品的存货周转天数进一步增加至160天。
这相当于一个盲盒,要在泡泡玛特的仓库里呆160天才能卖出去。而在2019年,这个数字为46天。
“一娃难求”的声音越来越少,年轻人的押宝游戏似乎正在热退。公开报道显示,小红书上,“泡泡玛特退坑”的笔记已经突破10000篇;过去被炒高的盲盒产品,在咸鱼上半价就能包邮带走。
盲拆新的增值点
东吴证券发布研究报告分析称,泡泡玛特收入减速影响短期经营杠杆,但下半年盈利能力大概率会修复。该行提到,泡泡玛特净利润下滑幅度低于盈警变化,但考虑到下半年对促销活动有所控制,收入增长摊薄费用,以及海外市场毛利率逐渐提升,东吴证券预计公司盈利能力会好于上半年水平。
靠盲盒发家,泡泡玛特一直尝试撕掉旧标签,定位潮玩,也并不局限于潮玩。“希望以后大家提起泡泡玛特不只想到潮玩,泡泡玛特的乐园业务、内容业务、游戏业务也会在未来逐渐展开。”2021年业绩交流会上,王宁表示。
瞄准了横向发展,泡泡玛特也像拆盲盒一般,不断砸钱,寻找能增值的一款。据IT桔子数据,泡泡玛特自2020年以来,参与投资过的公司超10家,涉及艺术品展览馆、收藏品、二次元耳机、潮流球鞋等领域。半年报显示,泡泡玛特于2020年12月1日上市后,上市募集资金中的15.61亿港元用以“潜在投资、收购行业价值上下游公司及与该等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投资”。
2021年8月18日,北京泡泡玛特乐园管理有限公司成立。在今年1月,泡泡玛特宣布首个线下乐园与北京朝阳公园达成合作,朝阳公园将授权泡泡玛特使用园区内“欧陆风韵”项目,及周边街道、森林,占地3公顷。
对此,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,为了摆脱对于盲盒业务的过度依赖,开辟新的业务线与实现可持续增长,泡泡玛特目前押注多个业务,试图以构筑全产业链的方式为其业绩打上可持续发展的强心针,不过真正的结果如何,还有待市场观察和实践验证。
往期内容回顾